哥哥啪
当这件高30厘米的青铜器
静静伫立在博物馆展柜中时
你可能不知谈它藏着些许热搜体质
这个西周晚期的高等“碗碟套装”
是国度一级文物
曾履历盗墓、分家、战乱
致使一度“一分为二”
簋,商周工夫的“高等大碗”
用来盛黍、稷、稻等煮熟的主食
到了西周中后期时
簋大多带盖
盖子倒放时
还不错当盘子装菜或饭
号称古代贵族的“干饭套装”
荣簋•西周早期 故宫博物院
追簋•西周中期 故宫博物院
颂簋制作于西周晚期
是周宣王工夫的器物
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
重13.2千克,有点千里,但介怀
大口,圆腹,圈足
这些齐是“簋”的典型器物特质
取下盖子的颂簋 杨晓君 摄
颂簋的盖子越过,顶部有圈形把手
双耳造型仿若龙首口吐祥云
双耳下还秘籍了垂珥
女同做爱与圈控制的三小足款式通常
兴趣横生
口沿高下各饰一周窃曲纹
器腹与盖的上部是瓦纹
圈足饰垂鳞纹
纹饰繁简呼应,疏密有致
拿起簋,就得说说
“好昆季”一世悉数走的“鼎”
鼎,当先是炊具和食器
自后发展为垂死的礼器
西周发展出了一套荒谬的“列鼎轨制”
以不同大小、数目的鼎
搭配不同数目的簋
变成固定的礼器组合
在祭祀、宴飨(xiǎng)、随葬时使用
以标志主东谈主的身份地位
虎父乙鼎•西周 故宫博物院
证实《周礼》记录
皇帝用九鼎八簋
诸侯为七鼎六簋
卿医生五鼎四簋
这项轨制影响潜入
“九鼎八簋”成为君王巨擘的璀璨
颂簋的特等不仅在于其制作工艺
更在于器身和盖上的铭文
铭文执行交流,为对铭
均为15行150字
是官员“颂”的升职小作文
颂簋铭文 杨晓君 摄
颂是西周一位权臣的贵族
铭文记录的便是
周皇帝对颂的册命过程:
在西周的某个朝晨
康昭宫举行了一场官员升迁典礼
一位叫“颂”的官员
新晋成为“成周仓库惩办员”
颂簋铭文拓印 杨晓君 摄
这个官职是干啥的?
周王的任命书写得很明晰:
“颂,命你惩办有20家胥隶的仓库
监督惩办新建的宫内用品仓库
奖赏你玄色带绣边的官服上衣
配有红色饰带的大红色围裙
车马工具的銮铃、旗帜和马笼头
履行任务。”
颂鼎 故宫博物院
颂接管了册命
按照历程先退出中廷
然后复返
向周王供献瑾璋,以谢王恩
之后,颂定制了青铜器套组:
簋、鼎、壶、盘
来缅想此事
但愿这份荣耀为后世子孙世代享用
颂壶 中国国度博物馆
颂簋的出土年代已不成考
可能是因盗墓流荡世间
清嘉庆十九年
重臣刘墉的重孙刘喜海
在北京一家古董店里发现了颂簋
身为金石学家、古泉学家、藏书家的他
当即花重金买下颂簋
并带回山东闾阎保藏
上海博物馆保藏了另一件颂簋盖。
之后,颂簋又先后被保藏家李宗岱、
山东黄县豪富丁树贞保藏
自后丁氏家境中落
在丁氏昆季分家过程中
颂簋的器盖和器成离别
到了20世纪40年代
胶东古物惩办委员会黄县文管分会
网罗到了器身
后转入山东博物馆
1959年,家住青岛的丁氏后东谈认识秀琳女士
将器盖捐献给山东博物馆
颂簋才得以重归好意思满
把持东谈主:尹燕燕
筹画统筹:吕文佳
运筹帷幄:张春晓 高翔哥哥啪